网上科普有关“护士资格证考试基础护理学知识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护士资格证考试基础护理学知识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医院和住院环境
一、概述
(一)医院的任务
卫生部颁发的《全国医院工作条例》提出,医院的任务是?以医疗工作为中心,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完成,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同时做好扩大预防、指导基层和计划生育的技术工作?。
(二)医院的种类
1.按分级管理划分 根据卫生部提出的《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医院按功能与任务的不同,以及技术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设施条件的不同,可划分为一、二、三级。每级又分为甲、乙、丙等,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共分为三级十等。
(1)一级医院:是指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基层医院。如农村乡、镇卫生院,城市街道卫生院等。
(2)二级医院:是指向多个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并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如一般市、县医院,省、直辖市的区级医院和一定规模的厂矿、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医院。
(3)三级医院:是指向几个地区甚至全国范围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医院,指导一、二级医院业务工作与相互合作。如国家、省、市直属的市级大医院、医学院的附属医院。
2.按收治范围划分
(1)综合性医院:在各类医院中占较大比例,是指设一定数量的病床、各类临床专科(如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等)、医技部门(如药剂、检验、影像等)以及相应人员与设备的医院。
(2)专科医院:为诊治各类专科疾病设置的医院,如妇产医院、儿童医院、口腔医院、传染病医院等。
3.按特定任务划分 指有特定任务和服务对象的医院,如军队医院、企业医院等。
4.按所有制划分 可分为全民、集体、个体所有制医院,中外合资医院,股份制医院等。
5.按经营目的划分 分为非营利性医院和营利性医院。
二、门诊部
(一)门诊的护理工作
1.预检分诊 预检分诊的护士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接诊时应热情主动,先简要询问病史,经观察病情后,作出初步判断,再给予合理的分诊,做到先预检分诊,再指导病人挂号就诊。
2.安排候诊和就诊
(1)开诊前,检查候诊、就诊环境,备齐各种检查器械及用物等。
(2)开诊后,按挂号先后顺序安排就诊。收集整理初诊、复诊病案和检验报告等。
(3)根据病情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记录于门诊病案上。必要时应协助医生进行诊察。
(4)随时观察候诊病人的病情,如遇高热、剧痛、呼吸困难、出血、休克等病人,应立即采取措施,安排提前就诊或送急诊室处理;对病情较严重者、年老体弱者,可适当调整就诊顺序。
(5)门诊结束后,回收门诊病案,整理、消毒环境。
3.开展健康教育 充分利用候诊时间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可根据不同季节、不同
科室、不同病种特点灵活掌握;形式应多样化,如板报、讲座、录像、发放宣传册等。对病人提出的询问应耐心予以解答。
4.实施治疗 实施需要在门诊进行的治疗,如各种注射、换药、灌肠、导尿、穿刺等。治疗中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以确保治疗及时、安全和有效。
5.严格消毒隔离 门诊具有病人集中且流动性大、病种复杂的特点,易发生交叉感染,因此要认真做好空气、地面、墙壁、各种用品的清洁、消毒,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分诊到隔离门诊并做好疫情报告。
6.做好保健门诊的护理工作 护士经过培训可直接参与健康体检、疾病普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保健工作。
(二)急诊的护理工作
1.预检分诊 病人到达急诊科,应有专人负责出迎。预检护士要掌握急诊就诊标准,通过一问、二看、三检查、四分诊的顺序,初步判断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时分诊到各专科诊室。遇有危重病人应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抢救室护士;遇有法律纠纷、交通事故、刑事案件等应立即通知医院的保卫部门或公安部门,并请家属或陪送者留下;遇有灾害性事件应立即通知护士长和有关科室。
2.抢救工作
(1)急救物品准备:急救物品包括一般用物、无菌物品和急救包、急救设备、急救药品和通讯设备。急救物品应做到?五定?,即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及定期检查维修,使急救物品完好率达到100%。护士要熟悉急救物品的性能及使用方法,且能排除一般性故障。
(2)配合抢救
1)实施抢救措施:医生到达前,护士应根据病情快速作出分析、判断,进行紧急处理,如测血压、止血、给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医生到达后,立即汇报抢救情况,积极配合抢救,正确执行医嘱。
2)作好抢救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时间(病人和医生到达的时间,抢救措施落实的时间)、执行医嘱的内容和病情的动态变化。记录要及时、准确、字迹清晰。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抢救过程中,如为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向医生复述一遍,当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完毕,请医生及时补写医嘱与处方。各种急救药品的空安瓿要经两人查对,记录后再弃去。输液瓶、输血袋等用后要统一放置,以便查对。
3.留观室 急诊科(室)应设急诊观察室,有一定数量的观察床,主要收治一些需要进一步观察、治疗的病人。留观时间一般为3~7天。留观室的护理工作:
(1)进行入室登记,建立病历,书写病情报告。
(2)要主动巡视病人,密切观察,正确执行医嘱,认真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关注病人心理反应,作好心理护理。
(3)作好病人及其家属的管理。
三、病区
(一)病区的设置和布局
每个病区均设病室、危重病室及抢救室、治疗室、医生办公室、护士办公室、配膳室、盥洗室、浴室、洗涤间、厕所、库房、医护休息室、示教室等,如有条件可设置病人娱乐室、会客室等。每个病区设病床30~40张,每间病室设1~6张床。两床之间应设隔帘,有利于治疗、护理及维护病人的隐私权;两床之间的距离不少于1m。
(二)病区的环境管理
病区是住院病人接受诊疗、护理及康复的场所,良好的住院环境是保证病人生理、心理舒适的重要因素。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整洁、安静的物理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护士的重要职责之一。
1.物理环境
(1)安静:病区应避免噪声,保持安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白天病区较理想的声音强度应维持在35~40dB。达到50~60dB,病人可感到疲倦不安,影响休息与睡眠。长时间暴露在90dB以上的环境中,可导致疲倦、焦躁、易怒、头痛、头晕、耳鸣、失眠以及血压升高等。当声音强度达到或超过120dB时,可造成听力丧失或永久性失聪。为了更好地控制噪声,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做到:①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轻;②病室的门、窗、桌、椅脚应钉上橡皮垫;③推车的轮轴应注润滑油并定期检查;④向病人及家属宣传保持病室安静的重要性,共同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2)整洁:保持护理单元的整洁,如有污染及时更换,并及时清除排泄物、污染敷料等。保持病人清洁。工作人员应仪表端庄,服装整洁大方。
(3)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温度、湿度,可使病人感到舒适,利于病人的休息、治疗及护理工作的进行。病室应常备温度计、湿度计,以便随时评估并调节室内温、湿度。一般病室适宜的温度为18~22℃;婴儿室、手术室、产房等,室温调高至22~24℃为宜。室温过高时,机体散热受到影响,不利于体力的恢复,病人感到烦躁,呼吸、消化功能均受干扰。室温过低时,冷的.刺激可使病人肌肉紧张,且易受凉。病室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湿度过高时,潮湿的空气利于细菌的繁殖,可增加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机体蒸发作用减弱,出汗受到抑制,病人感觉闷热,尿液排出增多,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湿度过低时,空气干燥,水分大量蒸发,可致口干舌燥、咽痛、烦渴等,对气管切开、呼吸道感染、急性喉炎的病人尤为不利。
(4)通风:病室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次30分钟左右。冬季通风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对流风。通风换气可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密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提高氧含量,保持空气清新,调节温、湿度,能使病人心情愉快、精神振奋,增加舒适感。
(5)光线:室内的光线可影响病人的舒适度。光线充足可使病人感到舒适、愉快,并利于病情的观察和诊疗、护理工作的进行。光线不足可出现眼睛疲劳、头痛、视力受损,影响病人的活动,甚至发生意外。病室采光分为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采用自然光源时,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眼睛,防止引起目眩;午睡时应用窗帘遮挡光线。夜间睡眠时,可打开地灯或罩壁灯,既能保证巡视工作的进行,又不影响病人睡眠。
(6)装饰:病室装饰应简洁、美观,优美的环境能让人产生愉快、舒适的感觉。色彩会影响人的情绪、行为、健康。如绿色使人安静、舒适;浅蓝色使人心胸开阔、情绪稳定;白色使人感到冷漠、单调,反光强,易刺激眼睛产生疲劳;奶油色给人一种柔和、悦目、宁静感。医院装饰应根据需求选用不同色彩,如儿科病区,墙壁可采用柔和的暖色,配一些可爱的卡通图案,使病儿感到温馨甜蜜,减少惧怕心理;手术室可选择蓝色或绿色;墙壁尽量不选择全白色。病室、走廊可适当摆放鲜花、绿色植物,既美观,又增添生机(过敏性疾病病室除外)。
(7)安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消除一切不安全的因素。
1)避免各种原因所致躯体损伤:①避免机械性损伤:走廊、浴室、厕所应设置栏杆;病室、浴室、厕所地面应防滑,减少障碍物,并设呼叫系统;对意识不清、烦躁不安、婴幼病儿、偏瘫等病人,应使用床档、约束带等进行保护,以防坠床;对长期卧床初次下床及活动不便的病人应注意搀扶,以防跌倒。②避免温度性损伤:应用冷、热疗时,应按操作要求进行,必要时需守护;注意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使用和保管,有防火设施及紧急疏散措施。③避免生物性损伤:有灭蚊、蝇、蟑螂等措施。
2)预防医院内感染:严格执行医院预防、控制感染的各种制度,如病人入院卫生处置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等。
3)避免医源性损伤:由于医务人员言语及行为不慎,对病人造成心理、生理上的损伤,称为医源性损伤。如对病人不尊重,交谈时用词不当,护理时动作粗暴,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责任心不强等,均可造成病人心理及生理上的损伤。因此,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尊重、关心病人,交谈时语言要规范,操作时动作要轻、稳,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工作责任心,以避免医源性损伤。
2.社会环境 医院是社会的一部分,病区又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护士有责任帮助病人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环境变化,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疾病康复。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其中护理人员占主导地位。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到:①尊重病人,让病人感到是受欢迎和被关心的,在实施护理活动中,不论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位、信仰、文化背景、经济状况及远近亲疏,都应一视同仁;②善于发挥语言的积极作用,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操作技术要熟练,动作稳、准、轻、快,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增加安全感、信任感;④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开朗、乐观的情绪感染病人,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争取早日康复。
(2)建立良好的群体关系:同室病人构成一个群体,积极的群体气氛可促进病人尽快适应医院环境,利于疾病康复。护士应:①引导病人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协助病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正确消除不良情绪,使病室呈现愉快、和谐的气氛;②引导病人共同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疾病康复;③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取得支持与合作,解除病人的后顾之忧,共同做好病人的身心护理。
2018护理学基础知识:小儿心肺复苏的操作
2017护士资格考试考点:心肺复苏护理
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临床表现为扪不到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消失;继之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若不及时抢救可引起死亡。一般认为,心脏停搏5~10s可出现眩晕或晕厥,超过15s可出现晕厥和抽搐,超过20s可出现昏迷;若心搏停止超过5min常可造成大脑严重损伤或死亡,即使复跳也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危重的急症,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抢救。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心肺复苏护理的'知识,欢迎阅读。
初期复苏的三个步骤:临床常以A、B、C表示。
(1)气道开放A:有的患者昏迷之后或溺水等,发生呼吸道堵塞,为保证人工呼吸有效,首先要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取净呼吸道内的异物,吸净呼吸道内的液体,患者仰卧,护士位于患者的左侧,以左手托起患者的颈部,右手按压患者的前额,使头后仰。
(2)人工呼吸B:方法很多,口对口人工呼吸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当前应用最多。患者仰卧,护士一手托下颌使头后仰,张开下唇,另一手捏鼻孔,护士吸气后对患者口内用力吹气,然后放开鼻孔,待胸廓回缩呼气,首先连吹四次,之后每分钟均匀吹气16~20次理。口对口人工呼吸可使患者潮气量达800ml,每次吹气要见胸廓有明显起伏才表示有效。电击的患者张口困难,可对鼻吹气。
(3)人工循环C:可有胸外心脏按压和胸内心脏按压,在初期复苏阶段以胸外心脏按压实用。方法是患者仰卧在硬板上,下肢可稍抬高以利回流,护士立于患者一侧,将一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下段,另一支手掌根部压在前一手背,两臂伸直,以上身的重力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4~5cm之后放松,胸骨复原,但手掌始终不离开患者的胸骨下端,如此反复按压,每分钟80~100次,按压时要稳而有力,速度要均匀,按压时能使大动脉搏动方才有效。胸外按压无效或胸部严重创伤无法按压的,要进行胸内按压,但需要一定的条件。
注意事项:
(1)人工呼吸与人工循环必须同时进行,并且要配合默契,二者的比例为15:2,即心脏按压15次,吹气2次。
(2)操作时要用力,胸廓起伏,胸骨下端下移都有一定的要求,力量要均,并要稳,不可粗暴而引起损伤,如肋骨骨折。
(3)对小儿进行抢救时力量要小,心脏按压用单手掌根按压胸骨中段,每次下压2~3cm;对新生儿,双手环抱胸廓,两拇指按压胸骨中点,下压1~2cm,按压频率每分钟l00~120次。
(4)对口人工呼吸时,护士要深吸一口气以保证吹出气体的含氧量。
(5)抢救不可轻易间断,要组织好人力,做好分工,并积极准备二期复苏。
针对练习 心肺复苏
1、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频率为: ( )
A 至少80-100次/分; B 至少100次/分; C 至少 120次/分; D 至少60-80次/分
2、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单或双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率为: ( )
A 30:2; B 15:2; C 30:1; D 15:1
3、对成人进行口对口吹气时,吹气的频率为( )
A、10-12次/分钟 B、20-24次/分钟 C、5-6次/分钟 D 12-20分钟
4、 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部位为: ( )
A 双乳头之间胸骨正中部; B 心尖部 C 胸骨中段; D 胸骨左缘第五肋间
5、 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为: ( )
A 至少胸廓前后径的一半; B 至少3cm; C 至少5cm; D 至少6cm
6、在成人心肺复苏中,潮气量大小为: ( )
A 500-600ml; B 600-700ml; C 400-500ml; D 800-1000ml 8、 使用单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选择为: (
参考答案:1,B 2.A 3.A 4.A 5.C 6A
;当患儿突然昏迷,一部分患儿还会有一过性抽搐,呼吸停止,面色灰暗或发绀,瞳孔散大和对光反射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如做心电图检查可见等电位线、电机械分离或心室颤动等。以上这些都是心脏骤停会出现的表现,但是我们知道对于心跳呼吸骤停,抢救十分重要,应争分夺秒地进行,以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流及氧供应,以避免发生后遗症。所以一般在患儿突然昏迷及大血管搏动消失后我们即可诊断,不必反复触摸脉搏或听心音,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那接下来就带大家学习一下小儿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第一步就是循环支持(C),在确定婴儿或儿童无意识、无脉搏后,应给予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的指征是:新生儿心率<60次/分;婴儿或儿童心率<60次/分伴有灌注不良的体征时可以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对新生儿或小婴儿按压时可用一手托住患儿背部,将另一手两手指置于乳头连线下一指处进行按压,或两手掌及四手指托住两侧背部,双手大栂指按压。对1?8岁的儿童,可用一只手固定患儿头部,另一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下半段(避开剑突),手掌根的长轴与胸骨的长轴一致按压。对年长儿(>8岁),胸部按压方法与成人相同。每次按压与放松比例为1:1,按压深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频率至少为100次。胸外心脏按压与呼吸之比在新生儿为3:1,婴儿及儿童为30:2或15:2(两名医务人员实施复苏)。按压后2分钟判断有无改善,观察颈动脉、股动脉搏动,瞳孔大小及皮肤颜色等。在临床上当触及大动脉搏动提示按压有效;如有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其值上升也提示有效。
第二步就是保持呼吸道通畅(A),儿童低氧血症和呼吸停止使病情急剧恶化和心跳呼吸停止。因此建立和维持气道的开放和保持足够的通气是基本生命支持最重要的内容。首先应去除气道内的分泌物、异物或呕吐物,有条件时予以口、鼻等上气道吸引。方法:将患儿头向后仰,抬高下颌,一只手置于患儿的前额,将头向背部倾斜并处于正中位,颈部稍微伸展,即嗅气位。用另一只手的几个手指放在颏下,提起下颌骨向外上方,注意不要让嘴闭上或推颌下的软组织,以免阻塞气道。当颈椎损伤完全不能运动时,通过提下颌法来开通气道。也可放置口咽导管,使口咽部处于张开状态。
第三步就是建立呼吸(B),气道通畅后,将耳朵贴近患儿的口鼻部判断有无有效呼吸。如仍无自主呼吸时应采用人工辅助通气,以维持气体交换。对于新生儿,如无自主呼吸或为无效喘息、有自主呼吸但心率<100次/分、在80%浓度的氧吸入后仍有中心性发绀时即可进行正压通气复苏。常用的方法有: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复苏囊的应用和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法。
第四步快速除颤在复苏过程中当出现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可用电击除颤复律。
第五步就是药物治疗了,常用的药物有肾上腺素、阿托品、碳酸氢钠、葡萄糖、钙剂、纳洛酮和利多卡因。
关于“护士资格证考试基础护理学知识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